袁浩教授 生于1930年7月,祖籍长沙,1950年考入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进入吴作人工作室学习油画,195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油画。先后任教于中南美专以及后来的广州美术学院,曾任油画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代表作有油画《长江的黎明》《俘虏》《三元里抗英》《青年女归侨》《回归祖国》《壮志凌云》《鸟瞰阳朔》(丙烯画)等。
《苗族少女》布面油画 57x85cm 1997年作
油画作品《长江的黎明》《壮志凌云》,充分体现并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西方油画和造型系统在中国的发展,和与祖国建设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非常独特鲜明地反映了那个火热年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并表现出作者在细节描绘以及氛围营造等方面的个性创造。1990年3月退休,2020年7月28日在广州辞世,享年90岁。
《建长江大桥》纸板油画 43x78cm 1957年作
(中央美术学院馆藏)
《海港》纸板油画 32x55cm 1957年作(中央美术学院馆藏)
《紫气东来­—美国德州大地盛开的矢车菊》布面油画 150x76cm 2012年作
袁浩擅长大型主题性油画、人像、人体、风景等。作品被国家多个博物馆、艺术院校以及中外各国私人收藏。作为新中国美术教育体系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和艺术老师,袁浩先生1955年又考入由中央美院和文化部联合主办的“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深造,再次与著名油画艺术家和艺术教授詹建俊、靳尚谊等人成为同学。
《长江的黎明》布面油画 154x283cm 1957年作(中央美术学院馆藏)
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反映上世纪五十年代,武汉长江大桥建设时期,建桥工人晨起情景的《长江的黎明》,体现出在油画细节描绘和氛围营造方面的独特创造功力,讴歌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该作品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被国家多次印刷发行,原作现收藏于中央美术学院。
《扬帆—中国南海》布面油画 92x62cm 1995年作
袁浩先生为新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培养了一大批活跃于中国艺术界的油画创作生力军。作为著名的油画家,袁浩先生的作品代表了新中国美术教育体系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所探索的高峰水准;作为著名的美术教育家,袁浩先生的教育人生可以见证了那个特殊年代中的中国油画教育历程,也展现出了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辉煌的教育传统!
《跟随丈夫被排华到中国的印度老妇》
(光华轮人物记录之一) 纸板油画 37x56cm
1963年作
《跟随排华归国的女华侨》纸板油画 37x56cm 1960年作
袁浩先生老年后长居在美国,并于多国游历,创作了大批油画、丙烯、水彩画作品,画面逐渐具有了融汇了中西结合的元素,侧重于异域色彩的表达,呈现出多元结合探索的新面向。
《长江大桥创作习作稿》男头像纸板油画 50x38cm 1957年作
(中央美术学院馆藏)
《男头像》纸板油画 43x52cm 1957年作(中央美术学院馆藏)
《壮志凌云》布面油画180x80cm 1972年作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
《武汉艺专的操场和院长楼》纸板油画 55x35cm
1954年作
《三元里抗英》布面油画 1969年创作
(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俘虏》布面油画 231x130cm 1959年作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喀什姑娘》布面油画 61x102cm 1996年作
《马婷》布面油画 37x48cm 1970年作
《梨花盛开在佛罗里达》布面油画 55x88cm
2003年作
《战地黄花—怀念战友》布面油画 150x210cm 1983年作
《渔港之波—中国南海》布面油画 92x62cm 1996年作
《缅怀我敬爱的苏联老师马克西莫夫对中国美术教育的贡献—传承·烛光》
温馨提示:图文整理自网络,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