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林风眠作品欣赏
春天
布面油彩
42cm×35cm
1960
布面油彩
41cm×50cm
林风眠敏锐地感受到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脉搏,留学期间,对从印象主义到立体主义等现代形式主义艺术均作了认真研究,他尤其钟情于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这两个流派在西方原本被视为一种风格)。应该说,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现代主义艺术及其追求个性解放、自我表现的内在精神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所欠缺的。也就是说,不管是写实主义还是形式主义,在用西方艺术改造中国传统艺术的斗争中,徐悲鸿与林风眠原本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只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西方存在着巨大的时间差,林风眠的艺术在当时的中国显得过于超前而缺乏生存的社会基础。随着先天不足、极为弱小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夭折,林风眠“资产阶级形式主义”艺术也被遏制在摇篮中。 ——王端廷《杜尚离我们有多远:从徐悲鸿到吴冠中》节选
布面油彩
60cm×72cm
1962
布面油彩
72cm×91cm
布面油彩
88cm×128cm
1960-1970
北京画院“清寂鹭影——林风眠艺术精品展”提供了难得的观看林风眠原作的机会,我们可以站在作品面前,静静地凝视,感受它们由内到外的力量。这份力量很多时候并不是来自知识系统,而是缘起于感性经验的迅疾涌动。对于大多数看展的人来说,我更希望大家将林风眠这些画作还原到艺术的本原,从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人性和心灵的角度来品味它们。尤其是林氏这般极具单纯、敏感、深婉的人格、倾向于表现情感和情绪的艺术家,更宜如此。缓步穿行在画作中间,无论风景、静物,还是人物、禽鸟,多数都在宁谧而简净的画面下蕴藉着丰富的情感和幽邃的情绪,缱绻而悠绵。兀自静静看一会儿,定然品察到一段无可言表的款曲,以及人之生存与生命中颇滋追忆的某些瞬间里遭逢到或捕获到的微茫细腻而不容捐弃的体验。不管你在此之前是否知道林风眠,是否了解美术史,只要真正静下心来看它们,这些作品都能牵我思绪,感我灵府。
——张鹏《林风眠的纯净》节选
纸本彩墨
68cm×66cm
1961
布面油彩
50cm×62cm
油灯·花果
布面油彩
68cm×67cm
1960
如果照传统的中国画笔墨来论,林风眠的书法和中国画笔墨功底在他的时代确实不能算是有什么过人之处。然而林风眠对于中国艺术的继承是广泛的,他的许多作品体现出敦煌壁画、宋瓷、民间艺术等中国传统因素的影响。而林风眠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领悟,无疑可以追溯到他留法时博览众多博物馆的东方艺术藏品与后期他在国内进行的研究。正是得益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广泛借鉴和吸收,才使得林风眠画作中的东方格调如此自然而真切。
——周蓉《从欧洲现代派到中国意境——再看林风眠艺术中的形式语言》节选
03艺术家简介
林风眠(1900-1991),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县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学习西洋绘画。先在蒂戎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随后前往德国游历。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浙江美术学院前身)任校长。为我国新美术运动的先驱者之一、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之一。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