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岁、百张……2022年10月13日,“人生如画——戴泽先生百岁艺术展”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以回顾戴泽先生作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丰富厚重的艺术生涯为主题,分为“问学”、“志业”、“深研”、“寄情”、“悟思”五个单元板块,作品涵盖油画、水彩、彩墨、速写等,多件展出文献为首次面世。
时间是个神奇的东西。
不管你的出身和阶层,美与丑,
——戴泽
戴泽,1922年3月生,四川云阳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家。
1942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傅抱石、谢稚柳、黄显之、秦宣夫、吕斯百、陈之佛等先生。1946年7月毕业,自重庆随中央大学复校至南京。后应徐悲鸿之邀北上北平任教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负责教具组。1948年被徐悲鸿正式聘为国立北平艺专讲师。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后,担任讲师,负责基础课教学,为素描教研组成员,兼教具组管理。1950年随《中国艺术展览会》赴苏联交流。1959年,任教油画系“第一画室”(吴作人工作室)。1987年退休。
戴泽先生长期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中国美术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像黄永厚、靳尚谊、王沂东等著名艺术家。其代表作品有《和平签名》《农民小组会》《胜利的行列》《夏日树荫》《鸢尾花》《热带雨林》等。
1957-1958年,创作水彩写生的青年戴泽。
2013年后,作画中的戴泽先生。
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戴泽是最为人熟知的名字之一。他师从徐悲鸿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奠基人之一和20世纪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代表人物,为新中国美术事业与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画像 纸本油画 1949年
中央大学的游泳池 布面油画 1946年
梦中卢开祥 布面油画 1946年
陈碧茵像 木板油画 1946年
母与子 布面油画 1946年
吴作人的家 木板油画 1946年
东总布胡同 木板油画 1947年
我的桌子 布面油画 1948年
暖炉 布面油画 1949年
我是戴先生的学生,也就是在我入北京艺专以后的第二年中央美院的时候,也就是我第二个一年级的时候,戴先生教我素描。
戴先生是徐悲鸿院长的得意门生,徐悲鸿先生对戴先生很器重。我们那个时候是画素描为主,油画是没有这个专业的,也看不到,但是我们都很喜欢油画。1950年,中国有一个古代艺术展到东德展出,徐悲鸿先生的一个收藏《八十七神仙卷》去展出了,这个作品极其重要,所以派戴先生守着画去东德。戴先生的《和平签名》《马车》也入选了这次展览。
去了以后,他画了一批人物写生,回来以后,我们学生到他家去看这些画,虽然不大,但是很有意思,很多同学都去看了。所以戴先生当时在教学上、在创作上都是很领先的。比如他在1950年左右创作的《农民小组会》这幅油画就是很好的一幅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靳尚谊
猪圈 纸本油画 1949年
柏林街头的废墟 木板油画 1950年
麦积山石窟 木板油画 1953年
通往平壤之路 木板油画 1954年
出砖 纸本油画 1958年
英山 纸本油画 1959年
树 纸本油画 1959年
王府井南头 纸本油画 1960年
竣工后的农展馆 纸本油画 1960年
白色芍药 木板油画 1960年
在戴泽先生的艺术人生中,有一种信念始终十分坚定,那就是热忱地面向生活,用自己的情感去贴近现实,贴近人民群众。因此他的作品中,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景象和劳动人民形象。戴泽先生一向注重观察和感受生活,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积累,形成构思、构图与造型。
他长期致力于素描速写,在油画造型上体理出扎实精湛的基本功。同时,他极为朴素的情怀又使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与意境都显现出朴素的艺术气质,或者说充满天然的个性气质。他的作品形不夸张,色不炫目,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在今天艺术风格形式变幻迅疾,世界文化信息广泛传播的时代,反观这些发源自中国文化,生长于中国大地的艺术,尤其让人领略到一种特别纯粹的文化气象。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渔船 木板油画 1961年
在海洋上 木板油画 1961年
海 纸本油画 1961年
树 布面油画 1963年
沙迦农民 纸本油画 1964年
西藏春节 纸本油画 1964年
拉萨春季 纸本油画 1964年
戴泽先生在艺术的起步上就接受了规范的专业美术教育,这为他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2年他考入重庆国立中央师范大学(简称“中大”)时,中大已拥有吕斯百、黄显之、秦宣夫、陈之佛、傅抱石、谢稚柳、费成武、许士骐等名师以及吴作人、艾中信等助教。与20世纪早期油画通过外国教师进入中国美术教学机构不同,那一时期以上海为中心的西画教育,还是以西方油画的学院传统为主,主要是人体、肖像与风景,所绘对象也基本是画家在学校里的朋友圈或自己的家人。
1930—1940年代的中国美术教育,由于徐悲鸿等许多大家已经留学归国,对西方艺术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注意到中国绘画的特点,开始了中西融合的艺术探索之路,并且出现了徐悲鸿为代表的大型历史画创作,如《田横五百士》《徯我后》《愚公移山》等。中国画方面,以徐悲鸿在印度为泰戈尔所做的肖像为例,已经自觉地将西画的造型与中国画的线条进行结合,初步确立了一种“彩墨画”的发展形态。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戴泽先生对“西画”的造型体系和“国学”的文化内涵都有所领悟,并且自觉地将中西两种文化学养融为一体。更为重要的是,徐悲鸿先生对他的言传身教和直接指导,使他的思想步入宽广的境界,在艺术方法论上更加清晰明确。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殷双喜
林卡与喜鹊 布面油画 1964年
烧船 纸本油画 1961年
中印边防站 纸本油画 1964年
睡莲 纸本油画 1978年
库尔勒车站 纸本油画 1979年
颐和园后山的雪 纸本油画 1979年
村庄 纸本油画 1980年
新疆狼麻 纸本油画 1983年
戴泽先生为人低调、淳朴。在其近百岁高龄之际,才开始陆续举办个展 。他一生勤奋、涉猎广泛,“国油兼修”并擅书法。如恩师徐悲鸿所言,“从来艺境是佳境,尽力耕耘善保持” 。一方面,戴泽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为艺处世不偏不倚,体现了一代艺人风范;另一方面,戴泽将“艺境”与“佳境”相比拟,画面上总是充满着美好与感动。正如他经常手书的“万物生”三字,戴泽的艺术探索饱含着对生命万物的无限热爱。他的艺术之旅是一个感受自然,向内心追问,在岁月变迁中寻求艺术与生活紧密关联的过程。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葛玉君
玉树草原之花 纸本油画 1983年
玉兰花 纸本油画 1983年
云南山谷 布面油画 1990年
瓶花 布面油画 2013年
花瓶 木板油画 2013年
窗外 布面油画 2000年
展览开幕式现场
展厅现场
·
·
·
·
·
·
·
·
本文来自 (ID:) ,转载请注明出处,喜欢请分享点赞!
免责声明:本文所使用的文字及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为学习分享与学术研究交流使用。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