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赫希·保利(Hanna Hirsch Pauli,1864年1月13日-1940年12月29日),瑞典画家。她是保利·梅尔森和音乐编辑亚伯拉罕·赫希的八个孩子之一,其祖父大卫·赫希从德国移民到瑞典,并于1821年获得瑞典国籍。赫希在皇家美术学院接受培训,师从奥古斯特·马姆斯特伦(1867年至1894年在那里担任教授,1887年至1893年担任院长)。
在学院里,她遇到了比她大七岁的未来肖像画家伊娃·邦尼尔 (Eva Bonnier)。两人在巴黎的科拉罗西学院再次相遇,并成为室友。赫希从1885年到1887年一直呆在法国首都。她为她的芬兰朋友和同学温德拉·索尔丹·布罗费尔特(通常称为文尼·索尔丹)画的肖像在1887年的沙龙上被接受(《艺术家文尼·索尔丹·布罗费尔特》,1886-87)。在这个时期,大多数年轻艺术家在科拉罗西学院(Académie Colarossi)或朱利安学院(Académie Julian)就读时,前卫派正在脱离学院派绘画,在两者之间走一条中间道路。大多数人像赫希一样,更倾向于自然主义,羡慕朱尔斯·巴斯蒂安·莱佩奇或朱尔斯·布勒东等画家。
1887年,赫希与乔治·保利结婚,后者也接受过类似的训练。乔治·保利与其他瑞典画家和雕塑家一起组成了”反对派”(Opponenterna)团体,该团体创建于1885年,受到他们在巴黎遇到的艺术启发。这对夫妇在意大利呆了一年。几年后,回到瑞典后,乔治·保利被任命为哥德堡博物馆下属的绘画学校的校长。
赫希·保利专注于肖像画,经常描绘这对夫妇的随行作家——弗纳·冯·海登斯坦姆、塞尔玛·拉格洛夫以及瑞典女权主义作家艾伦·基,赫希·保利与她分享思想,她描绘了艾伦·基对一群朋友的演讲(《艾伦·基的朋友》,约1900-1907)。她在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了一枚三等奖章,艺术史学家莱昂斯·贝内迪特(Léonce Bénédite)在他对1900年博览会的描述中提到了她在瑞典艺术家中的地位:”引领一系列天才肖像画家的是比约克先生,《欧仁王子肖像》的作者…其次是MM.Bergh和Thegerstrôm,Hanna Pauli,M.GeorgPauli,M.AronGerle等等。”
汉娜·赫希·保利于1940年去世,她已经建立了作为重要艺术家和现代思想家的声誉。
·
·
·
·
·
·
·
·
本文来自 (ID:) ,转载请注明出处,喜欢请分享点赞!
免责声明:本文所使用的文字及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为学习分享与学术研究交流使用。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