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竹居图》
【作者】倪瓒
【类型】纸本 设色
【时间】 元代
【尺寸】80 X 53 CM
【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元 倪瓒《水竹居图》作于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当时倪瓒四十三岁。是目前所见具倪瓒年款的最早作品。
此图系倪瓒为友人高进道迁居而浮想创作:静水潺潺,间以坡石、水渚、小桥相错,尽求曲折流远之意;近岸处坡石层累,其上疏木参差偃仰,虬枝繁叶,昂扬坚劲;近岸平地,一茅舍院落掩映树间,若隐若现;栅外修竹环绕,浴风飒飒;远处群峦竞秀,青翠欲滴;山下岸处坡石簇簇,林木深深。水、竹、山、林,茅屋、小桥,尽添幽静。此图取“平远”之法,结构紧凑,寓变化于平淡之中,节奏分明。图中以“披麻皴”表现山石结构,有较多五代董源、巨然笔墨,并以青绿敷染,是倪瓒早期的山水面貌;虽与其中后期所绘萧散简远的水墨渔村秋日平远山水,如《渔庄秋霁图》,略有小异,但此《水竹居图》中“一水两岸”,即由近坡、中水、远丘组成的“三段式”构图、所写物象、图上晋韵小楷长题及荒寒幽冷之意境则与之一脉相承。
全图青绿设色绘江南初秋景色。远岫平林,山前溪水渚坡,坡上杂树五株,树后茅屋丛篁。倪瓒为好友想象着在此隐居,与琴诗为伴的理想生活。隐逸山林、不问世事的精神理想,在南宋深得文人认同。纵观整个画面弥散着幽静、清凉的气氛。画法谨严,用笔圆润浑厚,略有董、巨遗法。
然而对于熟悉倪瓒作品风格的人来说,这件作品的面貌则有些令人意外,一眼望去便会感觉与以往所见的倪云林作品大有不同。《水竹居图》轴不仅是倪云林生 平难得一见的设色山水,且用笔细密、景物设色描写繁密,与其中后期作品用笔精简、意境疏淡的风格大为不同。画面近景是溪边的五株杂树,树后两间茅屋掩映在 几丛翠竹中,呼应着绵延起伏、林木丛生的远山。画法严谨持重,用披麻皴,运笔圆润浑厚,青绿设色浓重,构图上,相比于后期的萧散,更为紧凑,也更趋于写实。
倪瓒自题
图右上有倪瓒自题:“至正三年癸未岁八月望日,进道过余林下,为言僦居苏州城东,有水竹之胜,因想象图此,并赋诗其上云:僦得城东二亩居,水光竹色照琴书。晨起开轩惊宿 鸟,诗成洗研没游鱼。倪瓒题”名下钤朱文篆书“倪元镇氏”方印。《水竹居图》轴作于至正三年,即1343年,而目前所知倪瓒最早的可信作品,是现藏于美国 大都会美术馆的《秋林野兴图》,作于至元乙卯,即1339年,二者仅相差4年。不过,就设色山水而言,《水竹居图》则是最早的。
清乾隆题
此图于清乾隆时录入《石渠宝笈》,流传有绪。且乾隆于图上题诗:“疏林淡墨倪迂法,宝笈常收纪有诗。设色苍然宜水竹,雄浑笔合薄黄痴。乾隆御题。”下钤朱文方印“乾隆宸翰”、白文方印“几暇临池”。
释良琦题诗
图左上元释良琦题诗:“好在云林一老迂,画图寄到玉山居。向来王谢(二)元同调,宜向城东共读书。龙门良琦。”下钤白文方印“释良琦印”。
玉池为乾隆题:“懒性从来水竹居。”下钤朱文方印“乾隆宸翰”、白文方印“落纸云烟”。右侧明文征明题诗:“不见倪迂二百年,风流文雅至今传。东城水竹知何处?抚卷令人思惘然!征明。”下钤白文方印“文征明印”、朱文方印“征仲”。
清梁诗正题诗
左裱上方清梁诗正题诗:“寒山钟殷秋山晓,东皋露净供清眺。荇藻溶溶漾曲池,筼簹飒飒鸣长篠。迂翁渲染景色真,二亩幽居隐林杪。杜陵千载思悠然,白沙翠竹江村绕。臣梁诗正敬题。”下钤白文方印“臣梁诗正”、朱文方印“朝朝染翰”。
清董邦达题诗
左裱下方清董邦达题诗:“少陵多懒性,雅与倪迂合。为问瀼西堂,何如清秘閤。幽棲足佳胜,水竹洗氛杂。拟开白云窗,占此青藓榻。云林开别派,青翠满尺幅,岂独湛清华?兼看归浑穆。妙墨启夙心,奇观醒尘目。披图缅高风,爽气挹初沐。臣董邦达敬题。”下钤朱白文连珠方印“臣”、“邦达”
董其昌题诗
右裱上方明董其昌题:“顾谨中(四)题云林书有云:‘云林书法宗欧阳询(五),特为精妙。晚年画胜,于佳书之时,故其书非一种。’此设色山水生平不多见,余得之吴孝甫画友赵文度(六),借观赏叹不置,曰:“迂翁妙笔皆具于此!董其昌题。”下钤白文方印“董其昌印”、“太史氏”。
蒋溥题诗
右裱下方蒋溥题诗:“金飚林际发,绿叶间红紫。萧椮数竿竹,澄泓一溪水。此景谁与摹?位置宜高士。亭子隔尘埃,幽径着芒履。旷然豁吟襟,契赏有微旨。平生水竹缘,伊人想尺咫。臣蒋溥敬题。”下钤白文方印“臣蒋溥”、朱文方印“笔霑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