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见明皇图》
【作者】任仁发
【类型】纸本水墨画
【时间】元代
【尺寸】纵41.5cm,横107.3cm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果老见明皇图》是元代画家任仁发创作的一幅人物故事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果老见明皇图》描绘唐玄宗李隆基与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及其弟子相见的传奇故事。绘制工细,构思精巧,显然不同于“逸笔草草”的文人墨戏。
画作内容
细节
《张果老见明皇图》描述的情节事出《明皇杂录》,画面截取张果老施法术于明皇前的片断。图右侧一老者坐绣墩上,着青衣,双掌向上,面带微笑作言语状。身前一小童于布袋中放出鞍辔皆全的小驴,驴作奔跑状。左侧一人着黄袍,戴幞头,坐于椅上,头略低,对所发生的一切表现出关注的神情。此人身材壮伟,面相庄严,显然是唐玄宗李隆基。其身后站立的四名侍从神情各异。 [2]
只见明皇高坐于画面中央,手扶团椅龙体前倾,惊奇地注目于向他直奔而来的小白驴;宦官卫士五人在御座左右分为三组,或拍掌叫绝,或窃窃私语,为此精怪之物而赞叹。张果老本人则坐侍于画的右下方,抬眼审视着皇上专注的神情。
题跋
本幅左下款署:“云间任仁发笔。画面中部有清弘历题七言诗一首,末款“甲申夏六月上浣御题。”
元代康里巎跋:月山宣慰所画张果见明皇图。笔法精妙。人物生动。求之同时竟不多见。且月山之为人多才而智。有益于世。至于水利钱法。皆深造极致。惜乎不遇于世。世之士大夫。皆言其精于画马。是矣。然因其不遇。但知此而不知彼。宜其尔也。予之三侄大年。月山之婿也。故颇详其一二云。康里巎。
危素诗题:飘飘海上任公子。来往烟波骑赤鲤。袖将长荣献彤庭。谈笑归来取金紫。著书余暇工丹青。画史见之心屡惊。此图貌得含元殿。唐帝素闻仙客名。仙客之年不知数。皎皎朱颜等婴孺。明皇岂是学仙才。奇祸已胎终不悟。拂衣却入中条云。笙鹤世人那可闻。天高海阔日月远。稽首㖟我长生文。临川危素题。
印鉴
本幅”下钤“任氏子明”印。又清高宗弘历诗题不移录。
本幅钤“金匮宝藏陈氏仁涛”、“希世有”及清内府乾隆、嘉庆朝鉴藏印计12方。隔水钤“金匮秘笈”、“太上皇帝之宝”、“乾清宫宝”鉴藏印。
后纸有元康里巎、危素题二则,款下分钤“子山”、“正斋恕叟”、“危氏太朴”、“世外玄赏”印。又钤“仁涛铭心绝品”、“金匮室”、“仁涛”、“金匮室主”等鉴藏印4方。
创作背景
任仁发选择盛唐时期的故事作为题材背景,是元代初、中期重要的文化现象。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所形成的中国文化鼎盛状态,在视觉形象的制作上留下了丰厚的遗产。盛唐和中唐的宫廷画家和士大夫画家即创作出一大批以唐明皇浪漫生活为主题的人物、山水及鞍马作品,表现出人们对帝王游宴行乐生活的欣赏。而这样的场面出现在元代江南士大夫的面前,却形成了他们非常复杂的心态。对于失去汉文化绝对优势的文人士大夫们来说,盛唐文化的视觉成就具有双重的含义。从隐退的立场出发,唐人对现实世界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讴歌并不能增进江南文人对异族统治的认同,反而成了他们怀旧寻梦的寄托所在,不断引起南宋遗民的内心共鸣。 这也是任仁发创作《张果老见明皇图》的历史大背景。
艺术鉴赏
主题
崇道
《张果老见明皇图》的叙事性,比同时代的道教壁画精练得多。它没有连环故事,又省略了题榜文字,只是靠画本身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换言之,张果老见明皇的这个“见”字,就象《明皇观马图》中的“观”字一样精彩,不过任仁发笔下的这个画眼表现得更为含蓄,因为表现明皇仰慕仙家的神异,并不是直接描绘他和张果老其人的对话,而是通过白驴这一中介物来达到君臣之间的沟通和默契。有了这样的画眼,任仁发就成了唐以来道教画迹中表现张果一题的最有新意者。
复古
“马”作为画面的主题,还是耐人寻味的。因为马在汉文化中享有特殊的地位,“伯乐相马”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明皇观马当然也在比喻朝廷对人才的发现和使用。而在蒙古游牧文化中,马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马背民族”更清楚千里马的价值。它很可能制作于元代的宫廷,收藏对象或者就是蒙古贵族,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它反映了元人追忆大唐气象,在视觉文化中要求‘复古”的总趋势。
构图
《张果老见明皇图》设色明丽古雅,人物表情生动细腻,瞬间的动态表现得很成功,小驴的奔跑构成了全图的视觉中心,将所有人的目光集中于此,增强了画面的故事性。张果老的沉着自如,唐玄宗略带惊讶的神情,表现得恰到好处,体现了元代人物画高超的艺术水平。
线条
《张果老见明皇图》线条流畅,寥寥数笔描绘了富丽堂皇的唐代官服的飘逸感,线条比之《出圉图》更为游刃有余,设色上不光是平涂,有晕染之意,显然技巧更胜一筹。
情节
《张果老见明皇图》中最能扣住整个画面情节的是慌忙追赶白驴的童子。他可能是忘了关好身边的巾箱口袋,结果无意中让主人的坐骑跑到画面中央,居然喧宾夺主,成了全场的主角。这一突如其来的小小失误,反倒使小白驴充当了视觉冲突的焦点,使仙家的神奇幻术,顿时变为精彩的画眼。联系到传说中的白驴特点,任仁发的发挥就象变戏法,妙不可言。画家的这一设计突出了张果老“放出驴驰意不得”的效果“。在这“不”的意象中,画面核心人物的注意力都汇聚在小白驴身上。画家小施画马绝技,就把一个道教神活变得画中有戏、活灵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