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参展作者与指导老师在展厅合影留念

前言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的毕业作品展,主题为“无可替代”。在这个物质丰富、科技迭代更新的时代,我们不禁思考:“什么是无可替代的?”
中国传统工艺之所以无可替代,是因为它们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和民族精神的精华,而这些内容的现代化恰恰是中国能够提供给世界宝贵的贡献。工艺学院学生的作品所展现出的精湛技艺和文化内涵,以及在创作中凝铸的时间与精力,是现代技术和机器生产的艺术所无法取代的。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
2023年6月28日,2022-2023学年学生表彰大会在学术报告厅举行,图为与会嘉宾与工艺美术学院教师合影留念

本次展览将呈现57位本科生的毕业创作,作品使用了多种媒介和工艺,涉及陶瓷、漆艺、木雕、纤维、金属等多种材料。这些作品通过学生们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展现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对未来的探索。
我们邀请您一同欣赏这些作品,领略其中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愿这些作品成为启迪我们思考的源泉,引导我们在传承中创新,在传统中寻找未来的方向。

工艺美术学院
2023年6月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
从2023年起,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设立“高永坚艺术奖”和“黄伟哲、区浩嘉奖学金”,图为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左一)、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发展与校友事务办公室主任陈聪(右一)为捐赠者区浩嘉(左二)、黄伟哲(右二)颁发捐赠证书

INTRODUCTION

The 2023 Degree Show of the 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 at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 is “Irreplaceable.” In this era of abundant materials and rapidly advancing technology, we can’t help but ponder: “What is truly irreplaceable?”
Traditional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are irreplaceable because they embody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hilosophy, and the national spirit.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se contents is precisely China’s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The exquisite craftsmanship,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the time and effort invested in the creations by the students of the 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 are irreplaceable by modern technology and machine production.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
嘉宾为获得“高永坚艺术奖”获奖作者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

This exhibition presents the graduation works of 57 undergraduates, employing various media and techniques, involving ceramics, lacquer, wood carving, fiber, metal, and many other materials. Through their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these works showcase the students’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ir exploration of the future.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enjoy these works and explore their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artistic value. May these works serve as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our contemplation, guiding us to innovate while inheriting traditions and seek future directions within our heritage.
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
June 2023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19级工艺1班毕业作品指导老师:齐喆、韦潞、苏若山、金松辉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孪》 冯莱岩彩、金属箔120cm×90cm×3这三幅是我同一系列的组画,画里面的人物是一对双子,我想用双子去表达记忆的真实与虚幻的结合,也代表人的多面性,而这些不同的面拥有着不同的感觉,但最终这些不同的面都是属于同一个人的,这些特点和双子非常像。我想用一种虚幻的感觉来表达画面。双子有各自的喜好和记忆,但是同时也拥有着共同的回忆。所以创作的题目用了有双生子含意的“孪”字来命名。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瑶》 杨荟霖岩彩120cm×320cm我的创作的主题是以瑶族神话中的盘瓠展开的,描绘一个在神兽守护下寂静安宁的瑶寨景象,来表达瑶族文化的神秘色彩与瑶族人民的文化信仰。而岩彩作为一种风格独特的绘画形式,它能为绘画创作的视觉表达提供多种可能性,岩彩独特的斑驳美感与肌理表达非常符合本人对画面效果的追求。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片片》刘玉珊玻璃  尺寸可变过去人们在教堂中用玻璃镶嵌描绘并歌颂着神圣的宗教,而《片片》则想要用玻璃镶嵌工艺描绘并歌颂当下的生活。作品的创作主旨意在表达对当下生活的珍视与热爱。片,是云母玻璃的单位,同时也是对物质生活进行观察与反思,将日常生活如同玻璃一样切片,再重新组合联结,每一片玻璃同时也代表了日常生活趣味的点滴细节与片段。用平静的描绘手法,传达出具有趣味性和故事性的视觉氛围,渲染一种寻常、复古却荒诞的气质。视觉语言来自于平凡日常的感受,以日常静物作为生活元素创作中的主要画面构成元素,多为家具、器皿、植物等常见的事物。并利用玻璃镶嵌工艺作为创作载体呈现,实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通过安排静物的摆放位置、颜色、形状等要素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审美观。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四分之一乡音》 舒怀宇漆、瓦灰、金属箔400cm×80cm作品以漆画为承载媒介,立足于中国的乡土文化,以乡音为线索,“思乡”和“乌托邦”为主题。乡愁是每一个刻在中国人心里的净土,它不仅承载回忆,镌刻过往,也联系未来,是时代的裂变的缩影。很多遗留在记忆里乡愁的声音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下逐渐消失,而这些在历史回旋中所依旧藏在心里的是属于人内心最柔软的声音。作品通过漆画工艺中画面形态和声音,影像间的通感来表达一种对于故乡的怀恋,记忆与深思。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捉纸鹞》 陈雅文岩彩、综合材料213cm×200cm作品《捉纸鹞》系列作品意在表达纸鹞的魅力和奇异生物的奇幻。纸鹞是我国优秀的非遗文化遗产,将岩彩和纸鹞结合并加入奇异生物形态到画面内容当中,探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像素》 黄启文综合材料61cm×29cm×140cm+165cm×31cm×43cm作品介绍:本作品的创作目的是通过装饰雕塑创作,对过去存在的、富有装饰意味的元素进行探讨。作品旨在研究几何形态在装饰雕塑中的表现,探讨几何形态如何与装饰雕塑相结合,产生出更加丰富和独特的艺术效果。作品将通过现代工艺(3D打印)来探索装饰雕塑的呈现方式,对几何造型与立体造型进行结合探索,并提出一些有关现代工艺和装饰雕塑相结合的创作思路方法。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织翼》 刘艺朵金属(铝、不锈钢)、纤维265cm×128cm金属材料的装置类作品总是以坚硬强大的或充满震撼的状态展示给观者。而这件作品,却想用金属材料来探究飞行的秘密。以丝的方式呈现,以编织的手法制作,辅以纤维材料,两种材料融合并互相衬托,整件作品因孔洞和编织的存在,变得更加轻盈且有韵律感。作品造型参考鸟类的羽毛,有飞行和守护的象征意义。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冀望》 刘梦洁紫铜、黄铜、红木、不锈钢作品尺寸:78cm×45cm×65cm+30cm×30cm×50cm蝉鸣声总是在每年夏天如约而至,而且它大多数时候歇斯底里的声音总是会引起人们的叹息。本研究创作便从生活中遇到的蝉的形象作为出发点,来阐述自己的创作历程。在理论基础方面,分析蝉的形象作为视觉符号产生的象征性意义,进而从蝉的意象中结合自我感受投射并萃取出属于笔者的视觉偏爱形态。在创作方面,将传统金属工艺与木雕工艺相结合进行雕塑的创作,研究探索金属工艺与木雕工艺结合产生的独特美感。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一枝花的朝圣之旅》 余文心岩彩250cm×160cm创作内容从我的个人经历出发,由于长期住在海边的原因,我经历过不少天灾。以此,天灾的对于城市建筑与生态的破坏力,我有着非常清晰的感受,由此而生的便是对自然的敬畏。而灾后重建的时候我观察到从废墟中发芽的草木花卉的时候,又对生命的坚强感受到无比的喜悦。本作品是结合了两种感受绘制而成,是一朵花,也是一个生命的重生之旅。我将岩彩本身多彩的颜色和质感与画面内容本身相配合,辅以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视觉引导与排布,致力于体现岩彩的趣味性,从而引起大众对于岩彩的兴趣。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必有回响》 罗奕璐漆、螺钿35cm×14cm×14cm+22cm×15cm×18cm+23cm×18cm×7cm古印度神话里,世界在一声“唵”(OM)中诞生。这个音节是万物的源头,包含了宇宙中过去与未来的一切,所有生命的诞生和结束,都是最初这声“唵”在宇宙中的回响。不知在这第一声“唵”过去了多少亿万年以后,某颗蓝色星球上诞生了人和树这两种生命,而记录它们生命历程的年轮和指纹,像极了宇宙最初的这一声“唵”,从一个点出发,在漫长而广阔的时空里呈环状不断扩散。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星迹》 余愉岩彩,综合材料210cm×230cm好奇心是驱使人类探索未知和创造新事物的动力,而我们在孩童时期便开始仰望星空,用双手触碰世界,不倦地感受着一切。生命来自于星辰的碰撞,也终将归于星辰,而来自大地的岩彩砂粒像是宇宙中的一粒粒星尘,以晶体颗粒的形式展现着其材质之美。画中围绕“星星”这一元素,结合星体轨迹的线性造型、代表人类好奇与创造的天性的玩具图样、岩彩和综合材料进行创作表达,以体现生命与星辰的联系和人类的探索精神。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落》 江芷晞岩彩300cm×247cm(尺寸可变)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对地球生物多样性来说无疑是一种陨落,基于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本创作采用了对比手法,从视觉上带来强烈对比,给观众以更直观感受,激发社会大众保护海洋环境的热情,对艺术欣赏活动进行良好的社会引导,增强工艺美术创作在空间环境中的功能性。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角落森林》 陈曦岩彩、漆、亚克力250cm×150cm×130cm本作品将岩彩画、漆画等传统画种与空间装置这一形式进行结合,通过对拟态、保护色、警戒色等自然形态进行平面绘画的呈现与实物摆件的制作,反映人类自身为了生存与融入社会环境所要做出的种种努力。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春芽》 何钰颖岩彩、玻璃、编织、木75cm×456cm以春芽为意象,利用岩彩、玻璃、竹编等材料进行图形绘制屏风,利用材料的特性和充满生机的绿色色调。记录笔者生活中美好轨迹,表达出生生不息的力量。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溯源》 吴宇蕙纯银、玻璃6cm×6cm+4.5cm×7cm+4.5cm×8cm+4.2cm×15cm+6cm×8cm+ 16cm×11cm+6cm×6cm+7.5cm×4cm追溯历史,有许多的文明都已经被埋没。其中有一部分沉入了海底。虽至今已无人知晓,但它真真实实的存在过。由于文明的遗迹总是以建筑的形式留存的,随着时间流逝,建筑也变得残破不堪。些许保留着框架,些许还存在表皮,它们在世界上度过的一分一秒,都被穿梭而过的水流记住。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感知》 郑文慧漆、综合材料150cm×300cm通过对社会现象的一些具象的物件进行分析,以漆为载体人体形态为内容体现感知从而进行创作,画面不用过多的具象绘画,给予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而产生共鸣。让我们在一种新的关系中释放自我,宣泄重负,感知美好,创造新的世界。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归思》 赖卓尔40cm×60cm×20cm×4陶、岩彩作品是与泥土的对谈,通过塑造客家女孩的陶俑形象回顾作者的童年过往,回顾作者与家乡故土的关系。客家服饰、黄土夯成的高大围屋、日月星云,在剥离掉斑斓的色彩之后这些烙印在了内心也反映在了陶俑上。人与泥土的交往很早就开始了,通过陶片我们能窥见历史。人因为生活需求制作陶器,人型陶器的诞生不同于过往的器物,人们一定是通过仔细观察自身和他人才能够制作人型器物的,人型陶器的成型一定是源于对人类、对自身的探索。一件陶器的制作宛如一场人生,浇筑期待、心血、用尽一切可能将其成型,但是它成功出生依旧要面对高温的烘烤,它甚至有破裂的风险,成型再修复着色。就像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在父母的期待中诞生,我们会经历磨难,舔舐伤口,勇敢再战。泥土记录了作者的故事,故土烙印了作者的灵魂,离开故土在外学习,回顾家乡与过往,满腹归思。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忆 · 乐园》 刘津榕广彩瓷200cm×380cm记忆中的校园像是一个的游乐场,里面承载了无数欢乐的回忆……“将光阴的流逝与回忆记载于画中。”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秘境》 邓尹荍纸浆60cm×80cm×340cm以《秘境》为创作的主题,通过纸浆材料的运用去表达一种奇异、怪诞的世界,空中相连的建筑群、神秘夸张的巨型植物、奇形怪状的生活用品,一切似乎都是外星世界、触不可及,不同于现实当中真实的世界,旨在打造一个仿佛真实存在的秘境。纸浆雕塑作为创作材料,与色彩、造型、工艺造物观相结合,提供了无限可能,表达了我对秘境的探险向往与想象。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呼呼》 林卓彬木,水泥40cm×60cm×30cm+100cm×30cm×25cm本次创作选取人体造型中的口腔形状,进行抽象变形。结合自身反复得口腔溃疡的经历,把口腔溃疡运用工艺创作的方式进行表达,以小见大,试着反映当代关于人得口腔溃疡这个现象,并尝试让观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一问题。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一根有点长的铁线》 陈梓烁金属铁线180cm×100cm×200cm作品以金属铁线为材料,焊接工艺为主,从植物藤曼向上生长中获取灵感,结合金属铁线特有的属性,通过多股铁线缠绕,拧,掰,控制松紧的程度,以及线的排列,构成,再结合作者小时候耳濡目染的一项优秀传统民俗“潮州大锣鼓”活动中人物动态的造型,在创作中遵循材料的属性,试图制作一组充满生命力量金属静态雕塑。作品旨在唤醒回荡在作者小时候记忆那一声声热闹的乡土记忆。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 李熙废弃快递箱、木头、金属、白乳胶、大漆、黄铜250cm×160cm×120cm作者把生活中过多的废弃快递包装作为材料,从材料实验开始,尝试将材料——废弃纸皮箱带到工艺美术创作中来,制作成一个以排骨为原型的大型装置,并验证作者关于“无用与有用的思考”。作者将无用的废弃快递包装作为有用的“肉”的制作材料,同时模拟了它成为无用物前的功能性:包裹和保护。作为“肉”它依然包裹着保护着中间的“主心骨”。骨头的制作运用木雕、大漆、贴箔等传统的工艺手段。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星与云》 马龙宇岩彩、金属箔、石膏120cm×240cm深蓝的天空已经有几颗星星闪烁,落到地平线下的太阳分出最后一缕阳光,为天边的云染上金色。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生命博物馆》 李辰颖陶瓷、工业现成品30cm×50cm+30cm×80cm+40cm×60cm+30cm×30cm+25cm×25cm+20cm×20cm博物馆是生命历史和文明的贮存和见证,化石则是生命瞬间的定格。《生命博物馆》系列作品是具有装饰性质的陶瓷艺术作品。采用半立体浅浮雕的表现形式,用生物化石作为情感的载体,选取自然元素进行提炼进行了天马行空的幻想。希望观众站在作品前的思绪能恍若越过时空和岁月,能够启发其对于自然生命和人类发展的敬畏。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 从未到来 》 高文杰铁,不锈钢,紫铜51cm×55cm×23cm我与我的连接在故乡形成田,胡萝卜与拂云的风从未到来,命运与命运,文明与文明,像甲片交织组成坚实的铠甲,是文明琥珀的光辉,也是心向往之的联合。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守望》 杨帆腰果漆、大漆、瓦灰、金属箔120cm×60cm×3cm×4本作品将老年人平时普通的生活环境进行艺术化处理通过漆材料进行表现,旨在通过呈现老年人幽静的生活场景与如今越来越追求速度的信息时代形成对比,唤醒社会对老年群体及老年生活更多的关注。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渔樵札记01:檬子垭村》 何彦润综合材料尺寸可变渔樵札记是一个动态过程的静态展示,这个动态过程是以工艺美术的方法进入乡村,并对乡土的朴素工艺进行采集与研究的活动;静态展示便是展览馆中可视的展陈。以札记命名是因为这个活动并不宏大,比起种种计划与范式极其微小,但札记亦可以朴素真切地记录一个过程,这正如这次的田野调查。而渔樵是对乡村的念想,是超越田野的精神。最终想要展现的是:工艺美术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方法而非艺术创作参与工作的过程,以试图探寻工艺美术学科的新态势。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交织·共生》 林思颖高硼硅玻璃尺寸可变看似是个体的存在,实则在编织的网里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创作灵感来源于微型生物的生长起落,模拟了微小生物的结构造型,旨在揭示从科学镜头看不到的生命之美,有些生物在遵循特定规则的同时,追求变化。变化发生在创建过程的每个阶段:生长,分裂和灭绝,这种变化的过程以及这些微生物的不可预测的性质带来了无限的创造力。通过玻璃本质与吹制玻璃的过程带来生命之间的互相作用,探索玻璃的感官性。生命的现象都来自于不同环境的关系,如生存,运动,生长和进化,通过实体与光影相结合,呈现细胞个体聚集共生而形成的细胞菌落状态。生命的偶然性和未知性,使个体在形成整体的过程中充满偶然与随机,生命与生命之间又充满关联,在这样的共生中,原本分离的生物彼此交融在一起,既是个体,又是这个庞大生命体中的构成部分,以此表现对自然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和对生命的思考。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19级工艺2班毕业作品指导老师:余潮松、王昌淦、姚邦亮、何振纪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绣立》 赵真莹黄杨、血檀、黑胡桃木、金属40cm×40cm×70cm+40cm×40cm×65cm+40cm×40cm×60cm在现代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传统文化的逐渐没落,但是这些传统的中华美学内容不能被时代的发展所抛弃,而是要以创新的形式对这些中华美学文化进行沉积分析,以此达到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有益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经过调查发现,壮族刺绣在现代以来逐渐不被壮族人民频繁使用,因为现代科技以及生活潮流的变化,壮族人民逐渐趋向于汉化,并且当地许多年轻人并不能真正静下心来去传承这一门手艺,因此壮族刺绣纹样也逐渐不被人们所熟知,根据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利用现代技术以及现代艺术去继续使用这些刺绣纹样,发挥其独特的民族性,让现代艺术与传统美学进行一次文化碰撞,促进壮族刺绣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至引起观众的思考和精神共鸣,借助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将二维图案通过雕刻技艺呈现3D效果。壮绣作为壮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壮绣纹样应得到持续传承和创新,更应该作为一项珍贵的非遗不断传承下去。将平面的壮绣纹样,更加创新和富有新意的呈现在世人面前,赋予传统藏绣纹样新的形式,运用立体雕塑重新塑造壮绣的内容。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茧羽·序舞》系列 林柳萍银,珐琅尺寸可变《茧羽·序舞》系列首饰意在表达自然形态中“蝶”经历破茧而后成蝶的绚丽、灵动。我们自己的一生都在成长蜕变,正如绚丽多姿的蝴蝶一样,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从古到今人们对于蝴蝶能不断地产生共鸣吧,戴上蝴蝶首饰,大概也代表着一种对生命蜕变的向往和期许。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无限花期》 任汇文光敏树脂、构树皮、虫胶、金属、亚克力、白玫瑰400cm×400cm(尺寸可变)通过对中国死亡教育现状的调查,我发现大部分人是希望能以较积极的态度面对死亡, 但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缺乏对“死亡”的讨论,当真正面对死亡时,很多人往往会不知所措、甚至陷入悲伤无法自拔。海德格尔认为,死亡具有“事件性”和“旁观性”, 每一个人都不能真正亲历死亡,人是向死而生的;儒家认为,生命是唯一、短暂且珍贵的, 因此要用生前的努力消弭对死亡的恐惧,将自己的精神财富传递给子孙后代。“向死而生” 让我觉得“死亡”就像一把有刻度的尺子,每一个人都是从 0 出发走向“死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又会以旁观者的身份不断目睹死亡这一事件,告别逝去的生命,生命就像绚烂即将走向枯萎的花;而向“当下” 表达强烈的爱是我认为的面对死亡的最好方式,所以我将尺子变形成花的造型。这件装置的左边意味着“过去”,右边是“未来”,“过去”和“未来”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动;当我们触摸正中间的球体时,主体装置周围屏幕里的花会由模糊变成清晰,意味着当我们在向逝去的生命表达我们的爱意时,逝去的事物与我们的回忆和联结也会愈发清晰和紧密,因此装置周围的花的图像会由模糊转换成清晰。花开、花落是生命的轮回,枯萎不是生命的终结。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生活的色彩》系列 吴海璇作品材料:岩彩200cm×113cm+90cm×150cm+90cm×150cm+25cm×35cm+30cm×40cm在繁华的城市中,城中村展现了另一种城市风貌。城中村与市中心虽然只隔几条街道,但是走进城中村就好像走进了与都市不相融的另一种生活。城中村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暗淡无光的,但在握手楼里总有那一片色彩——晾晒衣物的色彩,是让人感受生活的色彩。城中村里晾晒衣物的场景是对日常生活的写照,巷子里独特的色彩则象征着城中村的居民就像这些晾晒的衣物一般,即使在较为艰难的环境中也充满了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在平凡的生活里也努力绽放自己的色彩。他们就像岩彩一样,尽管是大地微尘,也散发着自己的光芒。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拟剧》系列 王梦如黑胡桃木,红花梨木,樱桃木,椴木,金属箔,金丝绒,竹等综合材料方形舞台:60cm×42cm×16cm+三角舞台:67cm×46cm×21cm+异形舞台:60cm×45cm×17cm+圆形舞台:65cm×46cm×23cm《拟剧》创作基于“拟剧论”及现实生活启发,以木雕技法的演进和综合材料介入为着力点,寄托于超现实表现手法,尝试以现代思考焕新传统工艺,解构时代图景,带领观者思考生活的可贵与情感的重量。作品整体以四个剧场进行呈现,可拆分为“角色”、“幕布”和“舞台”三大组成部分。希望本次创作所提供的想象空间能够使不同观者产生不同的感受与触动。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李洁莹大漆、螺钿、金属箔、蛋壳、瓦灰180cm×90cm+120cm×90cm+50cm×50cm+30cm×50cm从宏观的角度俯瞰,个体生命乃至整个人类文明都是渺小且短暂的,但广袤无边的宇宙正是由无数个这样微不足道交织而成的。人们面对海洋时都会产生浩瀚如宇宙般无穷无尽的想象,对比之下微小且形状各异的海螺就如同宇宙中的星辰,从海螺中无限延展的曲线,仿佛象征着宇宙的规律。虽然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如同沧海一粟,却又能从微小的事物中窥探到整个宇宙运行的规律。对世界的无穷之大而感到虚无的同时,又不由得崇敬生命的奇妙。也许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就是宇宙本身,也许我们所认知的宇宙也不过是一个生命个体。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在静止角落里的早晨五点钟》 唐靓木,银,综合材料尺寸可变作品介绍:作品关于静止空间里隐藏的趣味点和形式关系,以早晨五点钟为隐喻,痕迹存在但常被忽视,如同五点钟的环境,接近一天的开端但静谧,思考在首饰的背景下如何感知和传达这种微妙的空间关系,重视材料自发的形式和构成,使碎片拥有完整感。请观者走进去观察,一同“构建”和“完成”作品。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所见》 张卓然岩彩100cm×240cm内在的体验不像外在的行为举止可以被轻而易举地捕捉到,很多时候人们的积极表现其实源自于许多私人且脆弱的时刻,这些表现是他们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自我疗愈后的结果,这个过程展露着人性柔软的一面,也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经历。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玖月玖日玖点玖分玖秒》 王奕璇岩彩110cm×335cm作品名为《玖月玖日玖点玖分玖秒》,借由半透的人物形象呼应“透明社会”这一概念,画面表现的虽是电车车厢内拥挤的场景,但是人物却没有相互触碰到对方。而“透明社会”所描述的对一切不服从可见性之事物的暴力也将以沉稳,深邃的颜色基调反映在色彩运用上。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听念你》 杨涵陶瓷材料30cm×20cm×40cm以“看不见的风”和个人对于生命消散的理解作为创作主题。风作为作品中的一种符号,其作用在人像陶塑上的动态感,代表了对亲人生命消散后在自然中重新轮回的感受。当我站在田野里面对着亲人,风从远处吹来包裹着我,让我产生了“生命并不会真的消散,而是重新轮回进入到了风中让他们再次拥抱着我”的想法。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白日梦想家》系列 路国瑶综合材料尺寸可变把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发现和摄取,将这些事物转换成一种可以被感知到的、独一无二的图像。以日记的记录方式来展示生活中的空间物象所带来的瞬间感受,运用作品表达当前对于生活的希望与激情、失意与迷茫。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在雨里》 刘星雨岩彩120cm×85cm作品从情绪出发,选择以“在雨里”这个空间环境作为情绪的载体进行联想。可以根据雨的特定空间场景联想到关于雨的一些物或是状态,如水涡,露珠,雨点,飞溅,环绕,坠落……从中选择元素进行设计排布。由于情绪的特点是复杂的,是一种心理状态,难以具象的表现,所以选择运用点线面的交织,符号化抽象语言,结合岩彩材质与技法的特殊性去描绘出在雨里的情绪氛围感受。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水果糖》系列 邱诺琳陶30cm×40cm×5近年来的疫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向,但生活并非仅有困难和不幸。本作品旨在通过创作作品激发美好情感。糖果往往引发人们对甜蜜、多彩和美好情感的联想,而陶瓷质感则赋予人们温润、沉静的感受。将陶瓷的特点与糖果元素相融合,形成新的陶瓷表现语言。通过将糖果视觉元素与陶瓷设计和造型相结合,传达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本作品希望能以全新的思维和方式,探索陶瓷艺术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风格。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标签》 陈枫黄铜镀白金、透明树脂18.2cm×18.2cm×15cm+16cm×13.5cm×9.2cm+10cm×6cm×19cm+7cm×7cm×17cm+6.7cm×6.7cm×15.3cm通过对于标签化现象的个人感受(束缚、流量、习惯)切入首饰的创作。将标签(主动或被动赋予的身份)外化为首饰向观者展示,希望以此体现标签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屋》 余梓茜岩彩、亚克力板140cm×200cm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假象,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的思维误区。怎么能确定自己看到的就是事情的全貌?大部分的人都是感性思维偏多,这就会导致判断出现错误,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看得清楚看得透彻的。而我们的眼睛正是通过光的折射使我们能观察到各种物体,光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光在传播时如遇到不均介质会让观察到的物体变形,观察不到本来的样貌。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织泥·乐园印记 》  薛雅琴陶瓷、棉线20cm×50cm×20cm×20作者期望通过童年时期经历出发,发掘内心情感从人文关怀的角度 切入,选择儿童的绘画元素旨在利用孩童的手绘童趣语言作为打破常规 思维的媒介。作品的呈现形式采用纤维艺术与陶瓷泥浆工艺组合而成。带有柔软属性的治愈系天然棉纤维材料赋予作品温暖的信号。探索童趣语言在空间中的形象呈现,展现材料特性关联情绪价值,实现儿童内在精神世界与外在空间环境的关系进行主观处理再设计的过程。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不要温和地走进那片泳池》 朱丽人大漆180cm×120cm+120cm×120cm通过大漆层叠特点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伤痕感的游泳池,在阳光照射不到的阴暗角落,或许我们能成为那一束光。我希望通过作品呼吁社会关注儿童性保护意识,希望所有不幸运的孩子都能走出那片泳池。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转译生境》 王宇豪漆,麻,棉,灰尺寸可变运用文学中通感的修辞手法,将情境转化为漆的语言并表现出来。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品·玉幽茶缘》 陈重仰漆、金属箔76cm×76cm×8作者的祖籍是六祖惠能大师的故里——广东省新兴县,那里盛产拥有浓厚禅宗韵味的象窝茶,茶山青山绿水,云雾缭绕,每次让人留连忘返。此次创作的灵感源自对家乡茶园绿景的热爱和赞美。作品的创作灵感汲取了来自茶园自然的美感与宁静,通过对视觉元素的平面化与禅宗山水诠释,俯瞰茶园的宏大景象,茶树之间线性的和谐排列,如同乐符般转化为视觉的旋律,使这幅作品如同一首对家乡茶园的深情颂诗。同时,技术上也进一步探索了传统漆工艺在平面化展示的可能性。在希望与欣喜的交织中,期望能引领观者感受茶园的别样静谧韵味。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祝福之下》 郭舒桦石塑粘土、木料、锡纸、超轻粘土、水补土、牙膏补土、AB补土、模型漆尺寸可变本次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民间祝福风俗,用寄托有祝福的特定象征媒介物件布老虎作为创作元素,变形演化,以此表达祝福之下蕴藏的多样化人性欲求。选择布老虎是因为它具有柔软亲切、贴近生活的特点,作为祝福媒介工艺品的同时也有生活用品、儿童玩具的职能。这能体现如今祝福深入人们生活的现状。而且布老虎因制作并没有严格的制式规定,各家各户做法不同,成品也千奇百怪各有不同,但却拥有布老虎的共同造型特点。这也能体现其共同的出发点——祝福。布老虎本身寓意中,有长辈希望孩子顺利成长的祝福,而由于制造者文化背景、性格不同,对于孩子的期望也不同,反映在布老虎之上会展现出不同的造型特点。这一点适合表现祝福种类和其下人性欲求的多样性。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薪火共融》 刘小玮银、珐琅尺寸可变首饰作品从情感方面表达两代人的深刻联系,以代际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当代首饰设计研究,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对于老年人与年轻人情感需求的调研,仔细观察两者生活与思想的矛盾,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出发,选取相应元素,通过艺术设计与实验,表达我对此的思考与探索。选择有个人意义的元素、材料、纹理和形状。将多个有意义的细节、图案或材料组合成一件珠宝。结合不完美,瑕疵、老化、痛苦和粗糙增加了真实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考虑加入生锈的金属,熔化或烧焦的边缘,失去光泽的银,有机纹理等。并置自然古老的元素与明亮的颜色或圆滑,现代的形状创造视觉对比,反映了几代人之间的联系、新鲜的观点和来之不易的智慧。选择象征性的形状,草莓果实,花卉或自然灵感的图案,代表生命,成长,家庭和永恒,反复出现的主题将不同的元素联系在一起。摇摆或飞溅的动态细节带来生活和活力。保持平衡足够微妙,运动象征着代际关系的活力和不断变化的本质。手工不完美。由雕蜡、锻造、铸造金属,手工制作的原始的形状象征着人类的、家庭的有机本质,尽管存在缺陷,但它能代代相传。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粉红税侵袭》系列 李懿岩彩120cm×50cm“粉红税像细菌一样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为了使更多人了解到粉红税的存在,我创作了《粉红税侵袭》系列作品。通过将细菌的元素在画面中抽象重组,结合工业时代下商品性和女性化都极强的蕾丝元素,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粉红税侵袭》。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Two sides》 廖涵圻木底座:20cm×28cm+背板:25cm×40cm本件作品的理念起源与上野千鹤子女士与田房永子女士的对话:“社会存在A面与B面。政治、经济、时间、就业,这些都是社会的A面,而B面则是生命、育儿、看护、疾病、残障等等。A面可以通融,B面却无可取代。男性都在A面,女性一开始也生活在A面,但是随着分娩和育儿的开始,她们就不得不移动到B面。男性会因为疾病和受伤而发生转移,但除此之外,基本上一直待在A面。女性必须往返于A、B两面”。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寻魂的虫鸣》 张旭雨陶瓷与3D打印等综合材料20cm×20cm×44cm+35cm×35cm×15cm+30cm×30cm×65cm在这个躁动不安的社会氛围中,我想通过汇聚艺术工作者能量的艺术品给予人们温暖的感受,通过物件建立与观者的桥梁,带给观者一丝心灵的慰藉瞬间。本次创作以个人的情感需求为基础,以植物和种子为设计原点设计灯具,将陶瓷与3D打印相结合,希望能够在实现灯具功能化的作用的同时依然能够提供给空间更丰富的美感或是一定的情绪的价值。利用人们的感官体验,释放压抑的情感,帮助人们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给人带来温暖和慰藉的瞬间。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光的聚集》 张馨予大漆、金属箔、石膏、金属、现成物尺寸可变该作品从个人生活体验出发,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了成长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物”,对这些日常物进行了“解构”和“重组”,并以此为媒介对“记忆”进行视觉表现,在展馆构建一个由记忆之物组成的全新的空间。这个空间或许是卧室,或许是宿舍,或许是教室,或许是任何人任意时刻的临在……是存在的浓缩,也是记忆的墓碑。时代与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作者对个人生活的回顾和反思其实也是时代叙事的微观反映。海德格尔曾在《物》一文中以壶为例试图对物进行定义:指出”壶的本质乃是那种使纯一性的四重整体入于一种逗留的有所馈赠的纯粹聚集“,这种聚集就被命名为“物”。由于物之随处可见,人们往往忽略其丰富的语义。物是人的个人成长,社会关系,历史变革的浓缩。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消费社会的来临,人与物的矛盾发生了变化,物逐渐符号化并且自成体系,而人在以物为主导的系统中丧失了主体性,异化为物的附庸。作者通过艺术手法重构物的观看逻辑,唤起观众对人物关系的关注和反思,同时跳脱出消费主义的框架,重新回归生活和物的真实。大漆与现成物的结合也是大漆这种中国传统的工艺材料介入当代艺术的一种有益尝试。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小狗公寓》 陈紫洇广彩尺寸可变《小狗公寓》的主题是“领养代替购买”,我在线上征集了40+的有关流浪狗救助的相关案例,把投稿绘制成了瓷板画,投稿包括已领养的狗狗、救助站的狗狗、和救助人正在救助的狗狗等等。一个个被关心爱护的狗狗相聚在这里,汇聚成为了这个小狗公寓社区。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恒·指·搁·垂·驭·云·逛·扯·量·伏》 林子洋漆,金属箔料,麻,灰,木,木粉70cm×50cm×10在漆画中,运用漆技法在轮廓边缘与高低起伏中表现出线条。线在漆画艺术中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线条的形态和质感可以与漆的层次和色彩相互作用,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纹理感。通过对线在漆画中的创新运用,使作品更具个性化和艺术感染力。结合传统与当代的元素,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创出更具创意和前瞻性的线条表达方式,为漆画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无可替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作品展《百花齐放》 李子东腰果漆、螺钿、金属片、金属箔、等200cm×50cm×2该创作主要表达的是植物花卉画面的漆材料转化和衬色螺钿在画面中的作用研究。花朵的选择与大小和颜色有关,也与花在传统中的寓意相关。百合和蝴蝶兰都是年花,红掌和兰花也是室内的常用绿植,都有着非常好的寓意。


《细微的痛》 关梓晴大漆,金属,纸,综合材料尺寸可变这组作品是我与我成长中的浪漫的痛感相处,我在幸福中破碎的,我整理出的,大大小小的形状,它们支撑出我的历史。在想象中,或许我们都漫游在某些顶端,某个角度上看圆润的点,一个生长中的点,穿过什么,撑起什么,进入什么,过程其中或许会伴随着细微的痛。我想,如果这些痛可以被表达,或许我们都能活的更加自洽。这组作品是由木、大漆、金属和纸组成的。材料的特性使我可以使用它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异形木胎漆板的形状源自我对某些疼痛的提取表达,制作过程中从木片的切割,打磨塑形开始,形成了骨架,之后一层层的漆、漆灰,布附着在上面,如皮肉,其中不断打磨,填平,渐渐撑出了闪烁着大漆温润的光泽的面。漆对材料的包裹,承托,对痕迹的显现使其富有感情,可成为喻人的载体。纸材料是破碎后重组形成的物,我应用时将其再次破碎重组,如此循环往复,过程具有痛感和宿命感。金属材质则是对痛感的直接表达,它锋利,冰冷,切实的能造成伤害。我希望能借此传达一种敢于正视痛,表达痛的人生态度。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联系电话:010-89515619收藏热线:13522454081(微信同号)地址:北京市宋庄国际艺术区龙吟雅风官网:http://www.huahaohua.com.cn

常见问题
  • Q: 本站资源下载方式? A: 本站资源下载方式为点数下载和VIP下载. 点数下载一般是1-2刷子一个资源, VIP则无限制. Q: 如果链接和标题不对, 如何处理? A: 由于本站资源都是人工编辑, 难免出错, 当出现问题时, 请联系站长处理. Q: 本站资源有版权吗? 可不可以用作商用? A: 本站资源多数是名画资源, 一般都超过了版权保护期, 可以用作商用. 但有部分仅供学习研究. Q: 资源格式和大小? A: 本站资源格式单幅为JPG, 为方便手机用户和PC用户. 大小为3-100M之间. 打包资源的图片格式有TIF和JPG. 只适合PC端用户.
查看详情
  • 本站资源都是公开版权的内容. 请不要利用这些资源去做非法的事情. 本站不随便任何版块相关的责任.
查看详情

相关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