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信息
1581年11月16日的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伊凡是俄罗斯伟大艺术家伊利亚-列宾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中文名 伊凡雷帝杀子
作 者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创作时间 1885年
画作类型 油画
材 质 布面
规 格 纵199.5厘米,横254厘米
现收藏地 俄罗斯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
名画赏析
这幅画的想法是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一场音乐会后产生的,也有人认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暗杀和镇压是其背后的动机。这幅画不仅是对伊凡雷帝的完全出乎意料的突破性描写,也是伊利亚-列宾最著名的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生动的表现力和主题使观众感到惊奇、恐惧和着迷。其中的一切都很有说服力,增加了紧张感:画中的色调要么是尖叫的血红色,要么是阴沉沉的;凶器是一根尖锐的棍子,上面沾满了血迹;椅子倒了,地毯被打翻了,中间坐着心烦意乱的老人,他的腿上坐着被谋杀的儿子。然而,这幅画的所有奇特之处在于这两个人物。
一时的判断失误使父亲用棍子刺伤了自己的儿子的太阳穴。老人立即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他冲向他心爱的继承人,惊慌失措地试图用手扣住血淋淋的伤口,拥抱并亲吻儿子的额头,用充满恐怖和绝望的眼睛看着远方。他已经意识到,可怕的、无法挽回的事情发生了……人们不禁要问,雷平是如何准确地描绘出那一刻笼罩在凶手身上的所有情绪和经历的。画面中的受害者,他的儿子伊万,唤起了观众的怜悯和同情:他的脸表达了安静的厄运,他的姿势 – 完全缺乏活力。
1581年11月16日的画作《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伊凡》所描绘的不仅仅是沙皇对他儿子的谋杀,而是让人联想到当时人民委员的大屠杀的惨剧。生动的图像曾经并仍然对任何观众产生正确的影响,没有人无动于衷。
这幅画原名叫《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伊凡四世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任沙皇(沙皇即凯撒之意),16世纪俄罗斯的专制统治者。他生性残暴,17岁时杀死握有实权的摄政王,自立为帝。曾毫不留情地屠杀所有反对他的政敌,镇压叛乱、绞死主教,最终失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是从历史角度看,他在统一和治理国家等方面建有卓越功勋。这个政权是建立在恐怖基础上的,所以世称他为“伊凡雷帝”即“恐怖的伊凡”。列宾所处的时代,是俄国历史上最恐怖和最黑暗的时代。80年代,俄国全境因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而开始血腥屠杀,从而激起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列宾打算表现这个时代的现实。一天,他去听俄国大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交响组曲《安泰》第二部分《复仇的痛快》,得到启发,他说:“它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印象,我想是不是能在绘画中体现我受音乐影响而产生的情绪呢?我就回忆起伊凡雷帝。这些年相继发生了许多血腥事件,感到很可怕,但是有一种力量总是催促我去完成这幅画。”画家选择了这样一个情节精心描绘:伊凡雷帝在一次与他儿子争执时,用手中的笏杖猛掷过去,不幸击中儿子的头部,鲜血如注……这一偶然的暴烈冲动致使后继者送命,伊凡顿悟这绝后的可怕举动,立刻上前搂抱住垂死的儿子,睁大恐怖、悔恨交加的双眼,他想求儿子饶恕但已无济于事,兽性和人性同时显示在伊凡的身上。为了增强画面的恐怖感,画家有意采用了深重的红色调。背景阴暗,以加强前景的恐怖气氛。红色的地毯,映出这幕血腥的击杀。画家集中刻画伊凡的瘦脸上,瞪着两只惊恐万状的大眼珠,那种不可逆转的杀子之痛,预示着伊凡统治将临灭亡,也向世人展现残暴的沙皇注定失败的原因。这幅画一问世就惹怒了沙皇当局,一位总检察官在给皇上的奏折上说:“画家偏以全部真实去描绘这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为什么要画伊凡雷帝呢?除了某种倾向外,找不到别的理由。”于是这幅画刚展出就被除去,严禁流行。
画家简介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年08月05日—1930年09月29日),出生于丘古耶夫,在彼得堡美术学院学习。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巡回展览画派重要代表人物。
1873—1876年先后旅行意大利及法国,研究欧洲古典及近代美术。回国后勤奋作画,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风俗画和肖像画,表现了人民的贫穷苦难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1878年,他参加巡回展览美术协会。
代表作品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宣传者被捕》、《意外归来》、《查波罗什人复信土耳其苏丹》及《托尔斯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