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信息
瓦西里·伊凡诺维奇·苏里科夫的画作
《缅希科夫在别廖佐夫镇》是瓦西里·伊凡诺维奇·苏里科夫1881年至1883年创作的,描绘了彼得一世的重臣缅希科夫被彼得二世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别廖佐夫后的情景。
中文名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镇
作 者瓦西里·伊凡诺维奇·苏里科夫
性 质画作
创作时间1881年至1883年
名画赏析
一座简陋的木屋成为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的生活终点。画面上缅希科夫和他的孩子们坐在桌旁,除了小女儿在读书外,其余人都在沉思。身躯强壮,神色严峻的缅希科夫紧握拳头,仿佛在回忆当年的岁月,思考自己的命运和彼得改革的前途。静态的画面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画家从缅希科夫的失势中揭示了民族和时代的悲剧。
苏里科夫于1883年中期在别列佐夫画了门西科夫。这为他赢得了不仅是艺术家,而且是画家-历史学家的称号。他成功地精确地描绘了各种历史事件。因此,《别列佐夫的门希科夫》这幅画描绘了彼得大帝最有力的助手之一 – 亚历山大-门希科夫。这个人真的存在。历史告诉我们,彼得大帝去世后,门西科夫被剥夺了之前获得的所有奖项,之后他和他的家人被送往西伯利亚,更确切地说,是送往别列佐夫镇。
艺术家描绘了一个狭小、拥挤和不舒服的房间,不仅亚历山大,而且他的所有亲戚都不得不在这里度过他们的日子。这个房间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牢房,而不是一个大的家庭住宅。天花板很低,使一个高个子(这正是门西科夫的情况)很难走动。几乎没有任何光线从小窗户射入。门西科夫的大女儿正靠在一本书上看东西。货架上有几个图标。
狭窄的空间限制了房间里人们的一些行动。每个人的脸上都非常悲伤。通过这一点,苏里科夫似乎在强调人类命运的无望性。甚至绘画的着色也增加了所产生的紧张感。没有明亮的色彩,这进一步强调了门西科夫的压抑情绪。
剧情以王子生活中的一个晚上为基础。他与家人一起度过了他的时光。然而,其每个成员都忙于自己的业务。最近拥有一切的老人,现在却一无所有。他的脸上显示出回忆的悲哀。
在孩子们的眼中,也只有悲伤。大女儿在读书,但前王子不听她的话–他独自在思考。
影片揭示了历史人物亚历山大-门西科夫的戏剧性,他在瞬间失去了一切。
苏里科夫出生于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1876年毕业于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并且取得一级艺术家称号。成名作大局部取材于历史事情,表现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是一位理想主义画家,描画的都是事先俄罗斯的生活,他同情上层人民的处境,对统治者有恶感,但他的观念支持彼得大帝的变革。他的绘画作风十分严谨,为了寻觅心目中的模特,不惜满街遨游,找到后不断纠缠人家,直到容许为他做模特为止。《女贵族莫洛卓娃》中右下角的乞丐就是用这种办法找的模特。
他的代表作《近卫军临刑的晚上》和《缅希科夫在别廖佐夫》以庞大的局面,生动地描写了众多的人物抽象,借历史事情影射沙皇对人民群众反抗的理想,取得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他的次要作品《近卫军临刑的晚上》和《女贵族莫洛卓娃》都是流显露同情支持变革的人。发起叛乱支持变革的近卫军兵士被彼得大帝处死,坚持不变革用两只手指画十字祈祷的女贵族被彼得大帝放逐西伯利亚,画面都是一种阴霾的色彩。巡回展览画派因而吸收他为正式会员。其后的作品如《攻陷雪城》、《叶尔马降服西伯利亚》、《苏沃洛夫越过阿尔卑斯山》等,都表现了人民和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和历史人物的喜剧命运。
为了创作《斯捷潘·拉辛》这位1667年农民起义首领,他屡次深化顿河、伏尔加河哥萨克聚居区体验生活,标明了他对创作的严肃态度。暮年因观念分歧分开巡回展览画派。重要作品还有《女贵族莫洛卓娃》、《公主拜访女修道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暴动》等。
他创作的大型历史画《近卫军临刑的晚上》、《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镇》、《女贵族莫洛卓娃》被称为历史画的”三部曲”,是展示了俄罗社会革新的宏阔史诗与经典画卷。
苏里科夫掩埋在莫斯科的瓦冈科夫斯卡雅公墓。1948年莫斯科国立美术学院更名为苏里科夫美术学院。
苏里科夫(B.И.Суриков,1848-1916),是在俄国批判理想主义艺术成熟阶段生长起来的画家。他的历史画,在取材和创作思想上,都作出有价值的改造,在巡回展览画派中他与列宾齐名,并同被以为是俄罗斯的历史性绘画大师。
在巡回画派的创作中,历史画原是比拟单薄的,由于历史题材处置往往不易与理想生活关联。苏里科夫在这方面停止了深化的探究,并作出了重要奉献。
苏里科夫从事历史画创作,有他得天独厚的条件。19世纪中叶,在他出生并渡过童年和青年时代的西伯利亚小镇,还保存着陈旧的传统生活方式和风俗,而在他学习的城市圣彼得堡,地处欧洲,深受欧洲的影响,并曾经是一个相当古代化的大城市。
在1871年的第一次巡回画展上,有一幅题材新颖的历史画,这是画家盖依创作的《彼得大帝审问王子阿历克赛》。这幅画表现了俄国历史上一场锋利的政治妥协的片断,提醒了变革与守旧两种统一观念的抵触。彼得大帝及其时代,给当年还是先生的苏里科夫留下了深入的印象。自从他定居莫斯科当前,红场上的历史遗迹使他对彼得时代发生了浓重的兴味,于是他在1878年着手起稿《近卫军临刑的晚上》,画面描写的是彼得从国外赶回莫斯科反抗近卫军的局面。为这幅画,苏里科夫花了三年工夫,他阅读了相关历史文献,在博物馆研讨了少量的实物材料。鉴于这一历史事情发作的地点在红场,因而画中用著名的华西里·伯拉仁诺教堂为背景,右侧是克里姆林宫的卫城,这些矮小的历史修建物,大大衬托了这幅作品肃杀与铁血的时代氛围。
画家简介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科夫(俄语:Василий Иванович Суриков),1848年1月24日-1916年3月19日,俄罗斯著名画家,1948年莫斯科国立美术学院更名为苏里科夫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