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信息
1887年苏里科夫创作的作品
《女贵族莫洛卓娃》是苏里科夫1887年的作品。该画以17世纪俄国的宗教分裂为题材,描写了尼康大主教的反对者,分离派的卓越人物女贵族莫洛卓娃被流放的情形。
中文名 女贵族莫洛卓娃
作 者 苏里科夫
题 材 宗教分裂
创作时间 1887年
名画赏析
画作简介
尼康主教的宗教改革,就社会意义来说是进步性的,并得到了彼得大帝的父亲阿历克赛·米哈伊洛维奇大公的支持。分离派的行动显然是一种反动行为,它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但是这一行动却得到了处于愚昧状态的宗教信徒的支持和拥护。莫洛卓娃是一个孀居的贵族夫人,她把整个身心奉献给旧的“人民的”宗教事业,她把自己的住宅变成一个修道院,是一切不赞成新教的信徒们的避难所。
她疏财仗义,赈济贫民,并为残废院和监狱缝制衣服。此外还尽力把其他贵族引进于这一派系里来,她的亲姐妹妹叶芙杜基雅也皈依了旧教。在人民眼中,莫洛卓娃和她的姊妹是真正诚意为宗教而牺牲一切的人。这 样,对于沙皇的统治来说,就是个潜在的威胁,为此,把她俩流放到博洛夫斯克。画面上所表现的正是莫洛卓娃在流放之始,乘坐在雪橇上经过莫斯科大街时的情形。在莫洛卓娃的形象上,显示了这个女贵族坚贞不屈和对旧教虔诚的性格。莫洛卓娃身着黑色衣服,也说明她藐视尘世生活,她伸出的双指记号表示她不离弃自己的信仰。她那睁大的眼睛和有些激动的嘴唇,流露着她对旧教的狂热感情,同时她那憔悴的脸和灰色的病态,也显示出这种宗教狂热只不过是一种可怜的幻想。但是,这个人物却得到广大人民的同情和颂扬,大路两旁围着象墙一样的众多信徒,只有少数的商人和新教人物在以嘲笑的表情对待她。特别突出的是坐在右边的乞妇和宗教狂者,他们的形象是非常生动的。
在这些形象上,苏里柯夫也正确地显示了沙皇俄国的人民生活,贫困,愚昧无知与被压迫的情景。这幅作品 和他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所描绘的一样,都正确地反映了沙皇俄国时代的新旧矛盾的斗争,以及人民群众的悲剧性结局。
画作鉴赏
《女贵族莫洛卓娃》的画面色调阴郁灰暗。中间部分最宽阔,人群密集,也是画中最暗淡的部分,感觉很沉重。天空和白雪是明亮的两个部分,天空明亮由城墙和楼宇点缀,反衬出天空的温暖色彩。地上的白雪泛着温柔的玫瑰色相,使人没有感觉到冰凉。中间部分的人群衣服都是深颜色的,感觉沉重。画家巧妙地用衣服上有颜色的色块将人物分开,人物的面孔因此显得突出清晰。人群中表情各异,大部分的观者内心是沉重的,也有衣冠楚楚的贵族们脸上绽放了笑意,童真的孩子们追逐着马爬犁。整幅画充满了冲突,色彩的冷热,油彩的薄厚,人物心情的反差,都使画面的故事达到了极端戏剧化的效果。画家不断创新,大胆使用光线和色彩,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精确地展示了莫洛卓娃顽强的性格特征。
很多人在童年就从苏里科夫的著名绘画中知道了莫洛卓娃。在大雪覆盖的老莫斯科街道上,人群围拢这一架马车,车上坐着一个中年妇女,她身着黑色的裘皮,手上戴着镣铐。苏里科夫曾经回忆道:“我好像看到一只乌鸦站在雪地里,一只翅膀受伤了的乌鸦。一个黑点在雪中,我无法忘记这个场面”。苏里科夫说:“我开始在右面画上人群,然后画莫洛卓娃,却怎么也不能画好她的脸,因为人群干扰了,她会消失在人群中”。后来画家看到了从莫斯科来的一个信徒的脸。“我在花园中给她画了2个小时的肖像,然后把她的脸放到这幅画中,发现她战胜了所有的人”。
1671年1月22日彼得大帝未来的母亲将举行婚礼,莫洛卓娃也被邀请参加,莫洛卓娃推脱说自己病得很严重不能走不能站,拒绝参加婚礼。沙皇后来跺着脚气愤地说“不识抬举的东西”,从此沙皇开始注意她,千方百计寻找借口想剥夺她的皇家特权。复活节前夜,莫洛卓娃的妹妹从丈夫那里得知沙皇要把莫洛卓娃抓起来,就连夜赶到她家。深夜的敲门声把姐妹俩从梦中惊醒,人在喊狗在叫,抓莫洛卓娃的人来了。莫洛卓娃安慰妹妹说:“亲爱的,别怕,上帝和我们在一起”,她把妹妹藏在储藏室,自己重新躺在圣像下面的床上。然而,俩姐妹还是被带走了。流放莫洛卓娃时路过克里姆林宫,沙皇希望看到她被遣送的场面。莫洛卓娃在锁链的声响中举起了手臂,指向沙皇窥视的窗口。长时间的监禁让莫洛卓娃遭受了沉重的痛苦,她痛苦的呻吟甚至使看守都落下了同情的眼泪。得知莫洛卓娃儿子死去,沙皇幸灾乐祸地说,这回没有人会关注她的财富了,它们将全部规国家所有。但是失去了心爱的儿子和财富,也不能动摇她的信仰。
最后一天,两个在地狱里的姐妹有这样的对话。“玛莎,我要死了!” 莫洛卓娃没有回答只是眼睛不离地注视着,“我不能和你在一起了,不能和你一起受罪了”,女人哭了,面目沧桑酷似老太婆,谁也不能想到她是以前那个美丽动人的莫洛卓娃,当时她才43岁。“什么都经过了,格鲁布莎死了、杜佳莎死了,小瓦佳也没了。” 莫洛卓娃的儿子瓦佳比小姨死得早,可是直到现在才告诉她。突然好像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莫洛卓娃站起来,向上面的看守高喊:“上面的,行行好吧,给点吃的!”上面回答:“不行,我不敢给你”,“那就给点面包吧!”,“不可能”。“行行好吧,上帝会宽恕你!” 莫洛卓娃蹲下马上堆成一团,她自言自语的说道:“感谢上帝如此仁慈,我要到河边去,把我的裙子洗一洗,我准备干干净净地去死。”1675年11月2日深夜,莫洛卓娃在伯罗夫斯克市的地下监狱死去。
俄罗斯当代著名的戏剧家罗吉奥谢德林说道:“作为艺术家我非常敬佩苏里科夫,虽然他对莫洛卓娃当时的历史缺乏全面研究,但是他表现出了俄罗斯精神,就是莫洛卓娃精神。为了信仰,莫洛卓娃放弃了皇家的名份和巨大的财产,她本来可以与皇室们坐在一起参加盛大的婚宴,莫洛卓娃却成了沙皇如坐针毡的芒刺。她有很多机会改变自己的现状,可是她都拒绝了。”
画家简介
Ulikefu 苏里科夫,B.M. Bachurni MBaHOBHH CyPHKOB (1848~ 1916)
俄国画家,巡回展览画派盛期的代表。1848年1月12日生于西伯利亚的小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1916年3月6日卒于莫斯科。苏里科夫家族是古老的哥萨克后裔,童年时代,家中还保持着祖先的生活方式。苏里科夫对他的哥萨克出身极为重视。他把16~17世纪老哥萨克的独立和反抗精神,热爱自由和勇敢的性格作为自己祖先的遗训。他作品中历史人物的形象,与哥萨克人的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