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信息
中文名 庞贝城的末日
外文名 последний день помпей(俄)
作 者 卡尔·巴甫洛维奇·布留洛夫
尺 寸 纵465.5厘米,横651厘米
作品别名 庞贝城的末日、庞贝末日
画作类型 油彩画
材 质 亚麻布
创作时间 1827年—1833年
名画赏析
主题
画家意在通过对“末日”这种惊心动魄的主题的描绘,揭示了人们在祸害降临时所表现出的人性和崇高的道德品质一互相帮助和关怀。画家从古典主义创作方法出发,吸收现实主义因素:虚构的场面、理想化的人物造型和矫揉造作的人物组合。画家将这一切自然地安排在一个真实可信的环境之中。画中没有主角,所有人物都是历史的参加者,所有登场人都强烈地感觉到不可避免的历史变迁和震荡。
画家表面上画的是庞贝末日,实际上暗示着俄国的历史变迁,为了表明这不是历史上的悲剧,而是俄国社会现实,他有意将自己的形象画在左面亮区一组人物当中,头上顶着油画箱的年轻人正是画家自己,表明俄国的社会动荡正是画家亲身经历的事件。
同时,画家着重想要表达自然灾害面前人的“强大”,这样的“强大”是通过对更为强大的自然灾难的反击实现的。人在自然灾难面前何其渺小,但是在相互依偎、相互帮助、直面生死而不做鸟兽散的人类面前,灾难却不曾强大过,是灵魂之爱与精神之爱成全了人们看似无能为力的强大。
形象
该画以裸体形象来再现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熔浆吞没全城前的那一幕惊心动魄的场面。画中宏伟的建筑正在毁坠,一尊尊大理石雕像坠落下来,火山正在喷发着可怕的奇光和烈焰,闪电、雷光、烈火……弥漫着整个古城。而画中的人们在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惊恐万状,东奔西窜,他们个个心理绝望,表情恐怖,动作紧张,企图逃避而又无法抵抗这一巨大的灾祸。画中人物的痉挛性动作、疯狂的表情以及绝望的情绪,都强调了画中的悲剧性激情,表达了人类在“末日”临头时的恐惧和精神状态。
另外,尽管庞贝城的居民都挣扎在死亡线上,但是画中的他们仍然扶老携幼、相互支持和关切,其中有儿子背着老父,母亲用身体护卫着幼小的儿女,丈夫保护妻儿。三十多个人物形象情态各异,他们被画家分成好几组,同时又巧妙地用互相提携的手把各组人物紧密地连成一气。左面一组人物,一个母亲正拥抱着自己的亲人,抬头向右上角的天空凝望,露出惊恐无奈的神色。偏左的一对,女的向前奔逃,男的卫护着她,伸着手,在呼唤着。右下一角一组,一个老人跌倒在地,有个年轻的正去搀扶。不论哪一组,都体现了人与不可抗拒的命运搏斗的崇高思想和互助的道德精神。同时在该画中,头顶画笔和颜色盘的画家也在人群中,因为他是创建人类精神之爱过程中的一员。
技法
该画作是一幅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创作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作品,表现的是庞贝故城在狂暴自然力袭击下而归于毁灭的惨象。画家以夸张的色彩呈现了雷电轰鸣、天崩地裂时的情景,嘶叫的马匹和正在下坠的大理石雕像加强了画面的戏剧色彩,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紧张。
画家以古典主义手法,描绘了意大利古城因火山爆发而陷入灭顶之灾的场景。画面宏伟,构图复杂,同时环境的渲染淋漓尽致,火光闪闪电闪雷鸣,人仰马翻,建筑物摇摇欲坠,整个画面呈现动感效果。充满动感的构图,构成了强烈的明暗对比的光,强调了画中的悲剧性激情。画家虽尚未摆脱古典主义绘画手法的约束,但已明显地增加了浪漫主义因素,给人们以强烈的艺术震撼。
画家简介
卡尔·巴甫洛维奇·布留洛夫(Карл Павлович Брюллов,1799-1852年),男,出生在彼得堡,俄国19世纪上半期学院派的代表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