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姆·范费尔德(荷兰语:Bram van Velde,原名Abraham van Velde,1895年10月19日-1981年12月28日),荷兰野兽派、抽象派画家。布拉姆·范费尔德生平生于荷兰祖滕沃德-莱因代克(Zoetenwoude-Rijndijk)。1922年离开荷兰,再没有回去,其后在德国住了几年。1922年画作受到收藏家Eduard H. Kramers欣赏。Kramers一直赞助范费尔德在德国学习的费用。不久后他展开旅行:1924年:巴黎1929年:科西嘉岛1932年:马略卡岛1936年:回到巴黎1937年,他遇到塞缪尔·贝克特,并成为好友。40年代末,他和Braque、毕加索和米罗举行了画展。1965年离开巴黎,往瑞士定居。1981年逝于法国Grimaud Haute Provence,享年86岁。艺术史学家认为他将1950年代和60年代的美国抽象画和COBRA画家连系了起来。萨缪尔·贝克特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年4月13日-1989年11月10日),20世纪爱尔兰、法国作家,创作的领域包括戏剧、小说和诗歌,尤以戏剧成就最高。他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1969年,他因“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毕加索胡安·米罗(Joan Miró i Ferrà,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加泰罗尼亚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从小时候,米罗就对于大自然的风景非常热爱,对于自己成长的地方更是如此。画画对于安静及敏感的他来说,似乎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工作。他的父亲对于天文很有兴趣,而此兴趣多少也影响到米罗。同时,他也有着对艺术的敏锐。也很喜欢画(女人、小鸟、太阳、星星)。画作常以自创符号及色块构成,成为独特的个人风格。与毕加索、达利并列西班牙后现代三大艺术家。蒙特惠奇山有米罗美术馆收藏米罗的作品。米罗绘画风格他的画一般笔法较粗。抽象画:偏向使用光亮和暖色系的色彩,例如红、黄和橙。常使用线条。笔触有重叠。静物:主要画水果和植物。颜色的使用更为理性,多采用有对比的色彩。人物:偏向使用对比的色彩,较关注细部。野兽派野兽派(法语:Les Fauves)是20世纪率先崛起的象征主义画派,画风强烈、用色大胆鲜艳,将印象派的色彩理论与梵高、高更等后印象派的大胆涂色技法推向极致,不再讲究透视和明暗、放弃传统的远近比例与明暗法,采用平面化构图、阴影面与物体面的强烈对比,脱离自然的摹仿。野兽派主要由亨利·马蒂斯、“古典野兽”安德烈·德朗领导,代表画家另有“水彩野兽”劳尔·杜菲、“圣经野兽”乔治·卢奥、“风景野兽”乌拉曼克、马尔肯、贾曼恩等,画风特色是狂野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冲击,惯用红、青、绿、黄等醒目的强烈色彩作画,他们吸收了非洲、波利尼西亚和中南美洲原始艺术的呈现方式,以单纯的线条、色块表达自己强烈的感受。野兽派的寿命相当的短,1905年巴黎秋季沙龙之后的第三年,野兽派几乎已消失无踪。然而,尽管如此,野兽派对后来的现代艺术影响仍十分深远,康定斯基、德累斯顿、雅夫楞斯基都受了野兽派一定程度的熏陶。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或称纽约画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之后盛行二十年、以纽约为中心的艺术运动,是受世界瞩目的美国艺术,一般被认为是一种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而非直接描绘自然世界的艺术。原理不以描绘具象为目标,通过点、线、面、色彩、形体、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想像,启迪人们的思维。(与表现主义、欧洲抽象图腾的艺术学校如包豪斯、未来派或立体主义等都有呼应)。抽象表现一词原为德国霍洛吉于1919年评论康定斯基的绘画。表达艺术的情感强度,具有自我表征等具有反叛的、无秩序的、超脱于虚无以及逃避现实的特性,也有表达对未来憧憬的作品。1944年美国批评家詹尼斯以此称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崛起于美国的抽象画家。是第一个由美国兴起的艺术运动。1943-1944年纽约画廊、美术馆相继举行美国抽象艺术家画展,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活跃,开始脱离欧洲走向自身的开创前卫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