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欢迎转发
众所周知,17世纪初的荷兰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这种对海洋的话语权不仅体现在造船能力、商船队规模、海军力量方面,也体现在艺术之中,在西欧各国上层社会的沙龙里。整整一个世纪,在描绘海洋的艺术方面,荷兰大师的成就都无人能及。其中有一位,不但继承了前辈的光荣传统,而且最终为这门成熟的艺术寻得新的土壤。这就是小威廉·范·德·维尔德(Willem van de Velde the Younger,1633-1707)。
↑《火炮轰鸣》(The Cannon Shot),小威廉·范·德·维尔德,1680年代,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小威廉·范·德·维尔德于1633年出生在荷兰莱顿市。他的父亲老威廉·范·德·维尔德也是一名海洋画家,在很长时间里担任荷兰海军的官方画师。其时,荷兰在海上与英格兰进行着不懈的战争,而老威廉的海战绘画也达到成熟。因此海军官方画师的头衔不仅是艺术成就的认可,也承担着记者和史官的角色。1665-1667年爆发第二次英荷战争,荷兰海军在1666年6月1-4日的“四日海战”中(Four Days’ Battle)中大败英国海军,据说老威廉坐着一艘没有武装的桨帆船在战场上速写海战场景。
↑《俘获英国海军“皇家亲王”号战舰》(The Capture of the Prince Royal, 3 June, 1666),老威廉·范·德·维尔德,创作于1666-1670年间,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画面中央高大的“皇家亲王”(Prince Royal)号是世界上第一艘三层甲板战舰(92门炮),曾是英国海军的骄傲;现在,它已升起白旗向荷兰人投降——一同投降的还有英国舰队司令、海军上将Ayscue,他是整个风帆时代唯一一位被俘的海军上将。
小范·德·维尔德师承自己的父亲及Simon de Vlieger(他是波尔塞利斯的追随者),而立之年便已享有声誉。但与波尔塞利斯十分朦胧和浪漫化的风格不同(参见“海洋的艺术”系列6),小范·德·维尔德自己的风格更趋向于荷兰静物画——他的海上船舶有着室内静物一般剔透清澈的气质,无论是厚重的船舷,复杂的索具,还是飘渺的云层,密仄的水波,一切都丝丝入扣。
↑ 《荷兰宁静海岸边的小船》(Small Craft in a Calm off the Dutch Coast),小威廉·范·德·维尔德,1660年代,现为私人收藏
↑ 《静景:扬帆的渔船》(Calm: Fishing Boats Under Sail),小威廉·范·德·维尔德,1655-60,伦敦Wallace Collection
小范·德·维尔德的战船就像静物画里桌面上的一把柳特琴,往来穿梭的舢舨就像几颗机灵的葡萄,云天广阔且恬淡悠远,就像那些同样温暖且具有包容力的室内阴影。他的宁静水面有一种让人心动的纯净感,就好像凝固了所有玻璃器皿上闪光的灵气。
↑ 《静景中的荷兰战舰》(Dutch Ships in a Calm),小威廉·范·德·维尔德,1665,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个人认为,画家笔下的风暴海面就不如宁静海面这么出色:海浪和风云好像过于精巧,有点束手束脚。但是无疑,这样的风暴与战乱场面符合官方的口味。在那个时代,面对危机坐怀不乱是绅士最高的品质。
↑ 《强风中靠在一起的两艘荷兰船只》(Two Dutch Vessels Close-hauled In A Strong Breeze),小威廉·范·德·维尔德,约创作于1672年
↑ 《在远海遭遇狂风的商船》(A Ship on the High Seas Caught by a Squall, Known as ‘the Gust’),小威廉·范·德·维尔德,1680年代,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 《风暴中飘摇于暗礁海域的地中海双桅帆船》(A Mediterranean Brigantine Drifting Onto a Rocky Coast in a Storm)小威廉·范·德·维尔德,1670年代,现藏于英国格林威治国家海事博物馆
范·德·维尔德父子于1673年迁居英国——其中动机有待挖掘。很快,两人获得了英王查理二世提供的年金,用于皇家海军题材的绘画创作。老范·德·维尔德的角色是专注精诚的海军绘图师,为舰船绘制精确的图绘,儿子的角色是施彩完成。这使得小范·德·维尔德晚期的作品更多转向了海战场景画和重要舰船的“肖像画”。而他深厚的荷兰自然主义传统,使舰船的雄姿纤毫不爽地记录下来,成为研究那个时代海军及造船技术的最佳材料。
↑《1665年5月24日在荷兰海军“伊恩德拉赫特”号上举行的战争会议》(The council-of-war on board the Eendracht on 24 May 1665),小范·德·维尔德,约1665年,现为私人收藏。画面中的“巨舰”是荷兰海军当时屈指可数的80门炮战舰之一,然而实际尺寸比英法的同级别战舰小得多。
↑《1672年索尔湾海战中燃烧的英国战舰“皇家詹姆斯”》(The Burning of the ‘Royal James’ at the Battle of Solebay, 28 May 1672),小范·德·维尔德,创作于1672年后,现藏于英国格林威治国家海事博物馆
↑《1677年11月奥兰治的威廉和玛丽公主离港前往荷兰》(The Departure of William of Orange and Princess Mary for Holland, November 1677),小范·德·维尔德,创作于1677年后,现藏于英国格林威治国家海事博物馆
从艺术角度来说,小范·德·维尔德的这些海战画也许更多具备了历史的价值,而非早期画作那些晶莹剔透的审美价值。但不管怎样,这很符合英国人的胃口。英国已在三次对荷兰的战争中夺取了世界的海洋,它的民族能量更为充沛,对海洋征途更具雄心壮志——荷兰人精巧的海洋艺术打动了他们;对他们来说,小范·德·维尔德既是英格兰海洋命运的见证者,也是他们海洋梦想的眺望者。
↑《大风中的英国海军“果敢”号战舰》(The Resolution in a Gale),小范·德·维尔德,1678年,现藏于英国格林威治国家海事博物馆。这是一艘1667年下水的三等战列舰。
随着法国的路易十四时代的降临,荷兰的一切(国力、财富和艺术)都注定要没落下去。但这个精致而奋进的小国,其精神却以一种独特方式在历史中延续下去:1688年,荷兰的奥兰治亲王威廉率领500艘舰船和20000军队登陆英国,推翻了天主教国王詹姆斯二世,并允许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开启了立宪政治。这次事件史称“光荣革命”,从此以后,英国凭借海洋构建起了全球帝国。
↑《1672年英国皇室视察泰晤士河口的舰队》(A Royal Visit to the Fleet in the Thames Estuary 1672),小范·德·维尔德,1673年,现藏于英国格林威治国家海事博物馆
而在这个意想不到的潮流显现之前15年,也是一位荷兰人,在英国人的头脑中画下了海洋的模样;在他之后的一个世纪里,英国画家莫不以他为权威榜样,直到一位真正天才的诞生。
素材大小:67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