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年份:1912.1.28-1956. 8.11
艺术的颠覆者与传奇创造者
1912 年 1 月 28 日,杰克逊・波洛克出生于美国怀俄明州的科迪镇,是家中五个儿子中的最小一个。他的父母斯特拉・梅和勒罗伊・波洛克分别有爱尔兰和苏格兰 – 爱尔兰血统,父亲曾是农民,后成为政府土地测量员,因工作原因全家多次搬迁。1912 年 11 月,全家搬到加州的圣地亚哥,随后波洛克在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多个地方长大,如凤凰城、奇科镇、詹斯维尔、奥尔兰等。少年时期的波洛克受到哥哥查尔斯的影响,对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查尔斯常寄一些艺术杂志给弟弟们。
1928 年,波洛克进入洛杉矶的手工艺术高中学习,期间受到艺术老师弗雷德里克的影响,接触到 “神智学”,还曾一度辍学。
1929 年秋季,波洛克在手工艺术高中学习人体写生和制作陶土人像,但不久后被学校开除。
1930 年秋季,波洛克随哥哥查尔斯和三哥弗兰克前往纽约,注册了纽约艺术学生联盟托马斯・哈特・本顿的课程,并在校外短暂学习雕塑和石刻,同时充当本顿壁画中的动作模特。
1935 年,波洛克参加了布鲁克林博物馆的群体画展,并接受联邦政府的救济,参与清理市区内的雕塑与纪念碑等工作。
1936 年,波洛克在画架组工作,参加了西盖罗斯的 “工作研讨会”,开始尝试使用新技巧与材料,如喷射枪、油漆喷雾器等来作画,接触到了不同的绘画创作方式。
20 世纪 30 年代末到 40 年代初,波洛克为联邦艺术工程工作,期间他的绘画风格逐渐从具象向抽象转变。
20 世纪 40 年代,波洛克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 “滴画技法”,他将液态家用油漆倾倒或溅洒到水平表面上的画布,摆脱了传统绘画工具和方式的束缚,使他能够从各个角度观察和绘画,这种创作方式被称为 “全覆盖绘画” 和 “行动绘画”。
1943 年,波洛克在纽约的佩吉・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了首次个人展览,虽然当时并没有引起巨大轰动,但为他日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5 年,波洛克与艺术家李・克拉斯纳结婚,李・克拉斯纳对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1947 年至 1950 年期间,波洛克的创作进入高峰期,他创作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如《秋韵:第 30 号》《薰衣草之雾:第 1 号》《大教堂》和《蓝杆:第 11 号》等,这些作品以其自由奔放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肌理效果,展现了波洛克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潜意识,也使他成为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20 世纪 50 年代初,波洛克的艺术风格逐渐发生变化,他试图重新画具象,但遭到了批评家格林伯格的批评,被认为迷失了方向,这使他陷入了困境和自我怀疑之中。
成名后的波洛克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长期酗酒问题也愈发严重,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创作状态和身心健康。
1956 年 8 月 11 日,44 岁的波洛克在一场因酒精影响而导致的车祸中不幸去世,他的情人露丝・克利格曼是事故中的唯一幸存者。
自由奔放的表现形式:波洛克的作品摒弃了传统绘画的构图、透视等规则,以自由滴洒、泼溅颜料的方式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式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线条和色彩相互交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强烈的情感表达:波洛克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张力,他将自己内心的焦虑、孤独、愤怒等情感通过颜料的挥洒表现出来。观众在欣赏他的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仿佛能够进入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丰富的肌理效果:波洛克在创作过程中,常常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使画面产生丰富的肌理效果。这些肌理效果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视觉层次感,还使作品更加具有质感和生命力。
对抽象表现主义的推动:波洛克是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和创作方式对其他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 “滴画法” 成为了抽象表现主义的标志性创作方式之一,推动了这一艺术流派的发展。
对后世艺术的启示:波洛克的艺术作品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方法。他的作品鼓励艺术家们勇于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材料,追求自由、创新的艺术表达。
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波洛克的作品被广泛认为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艺术成就之一,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对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大美术馆和艺术机构中展出,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以下作品创作时间未知,仅供参考